被称为“超级网银”的央行第二代支付系统,即将于今年6月推出第一期。由于央行明确表示在首批十多家试点银行中,并不会考虑支付宝等第三方支付平台,因此被认为很可能是金融业的一次“国进民退”。似乎是为了给处于“无证经营”状态下的支付宝稳定军心,4月12日,阿里巴巴宣布,将在未来五年内,向支付宝投资50亿元人民币。
记者从沪上一家银行内部人士处了解到,央行此次打造的互联互通系统可以为个人和单位用户提供跨行24小时实时的资金汇划、跨行账户和账务查询,以及当下支付系统所无法实现的跨行扣款、第三方支付等功能。其中“第三方支付”功能被认为将于支付宝、快钱等民营支付平台直接展开竞争。
根据央行解释,支付宝等“第三方平台仍未获得相关牌照,不属结算清算组织”,因此目前并不能接入“超级网银”。这虽然是个合理的解释,但在电信专家马继华看来,这些民营第三方支付的牌照正握在自己的竞争对手手中。自己的命运被竞争对手掌握,是一种无奈的格局。那位银行人士表示,暂时不考虑将支付宝纳入“超级网银”,也正是怕已经占据国内第三方支付市场半壁江山的支付宝和其同类,会对银行支付业务造成较大冲击。
那么,支付宝的命运,是否将真如马云当年所言随时准备“献给国家”呢?从此番阿里巴巴为支付宝注资50亿元来看,显然马云并不甘心。而那位银行人士也坦言,靠“超级网银”彻底断绝支付宝的生路,也不太可能。
尽管支付宝从出生之日起,便处于“无证驾驶”的尴尬地位,“电子支付牌照”的发放时期也一再被推迟,但支付宝发展的步伐却从未变缓。就在3月30日,支付宝宣布其用户数已经突破3亿,日交易额亦突破了12亿元。其中很重要一点原因是,支付宝作为淘宝交易“信用保障”的功能,吸引了绝大多数网友。一位淘宝店“掌柜”告诉记者,“尽管支付宝操作也有不少漏洞,但对于大多数买家和卖家而言,它还是一个相对公平的平台,这种与电子商务相互依存的关系,恐怕‘超级网银’很难做到。”
马继华认为,超级网银的诞生固然是一件好事,对老百姓而言会降低交易风险、提高支付效率,但这恰恰是因为民营第三方支付的竞争带来的革新,“我们很难想象,如果没有竞争的压力,现在的银行业服务会是何种样子。但如果超级垄断和依靠牌照来限制对手发展的情况变为现实,以后的民营支付将不得不投怀送抱,竞争会消灭于无形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