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>网络媒体>

阅读新闻

凡客年会不差钱回应谣言 今年在美上市或不易

来源:说IT资讯网 作者:佚名 日期:2012-01-16 23:40

  据经济之声《天下公司》报道,在去年接连传出巨亏、甚至资金链断裂的大背景下,凡客诚品在今年伊始似乎是在用事实传递企业“不差钱”的信息。昨天,“2012凡客盛典”在京举行,4000人出席的超大规模、多位影视明星、代言人、包括日本明星苍井空悉数登场、全部VC/PE投资人携手拜年……业内感叹,凡客诚品为年会砸下“血本”。

  凡客CEO陈年在讲话中高调为公司拨乱反正。陈年表示,和2010年相比,去年凡客的整体收入实现了150%以上的增长,数字相当喜人。

  陈年:2011年凡客诚品仍旧是快速的成长的一年,我们的实际购物用户突破千万,用户二次购物的贡献近期更是超过了80%。凡客体恤销售超过了1000万件,帆布鞋销售超过了500万双,整体销售超过了7000万件。

  年会上,陈年动情的感谢了全体员工的努力与合作,在四年来最大规模的年会上表达了管理层的诚意。不过更加吸引人的是陈年出人意料的在讲话中的公开“认错”,他将去年凡客遇到的挫折归罪于管理层“头脑发热、决策失误”。

  陈年:当我们将大会的主题确定为挑战与信心时,就意味着我们正视现实的决心和能力,这些挑战或者说困难主要根源是我们头脑发热、决策失误,这些失误不但给一些合作伙伴造成了一些误解,也在某种程度上伤害了我们一些同事的热情和上进心,在这里,我代表公司管理层向大家致以深深的歉意。

  去年,凡客开始了全面的品类扩张,进入箱包、内衣、百货以及化妆品等领域,陈年认为,凡客在品类扩张上存在一些错误,比如说拖把、电饭锅这两种产品。进了一些不该进的品类。而因为大规模SKU(库存单品量)的扩张,又造成了库存过多的错误。他认为这是凡客犯的最大错误之一。

  陈年称,这些错误的主要根源是公司管理层决策失误;从去年8月起,管理层就多次召开会议反思错误,9月进行了凡客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组织结构调整。

  但是凡客的各轮风投IDG、联创策源、软银赛富、启明创投等都派代表到场,并同时上台发言力挺凡客。启明创投董事总经理童士豪表示:“凡客是启明创投投资企业估值和表现最好的一家,真实业绩完全超出预期。”

  凡客去年的遭遇,除了决策层有失误的内因外,还来源于外界不断的传闻和谣言。尤其原本定于去年第四季度完成上市的凡客,由于资本环境不尽如人意而推迟IPO,引发了外界更多的猜测,比如资金链断裂等。而竞争对手京东商城CEO刘强东发布的一条迎接新员工微博,还引发了“京东收购凡客”的传闻。

  去年12月26日,刘强东发微博称“京东在2012年将迎来25000名新同事”,与该微博同时,一位记者发微博称京东收购了凡客。此消息随后被京东和凡客双方否认。刘强东也因几次发出信息矛盾的微博被媒体记者授予“金喷壶奖”,宣布退出微博并删除所有博文。

  陈年在年会主题演讲中表示,前段时间,凡客诚品经历了一次考验,他自己也听到了凡客诚品已被收购的谣言,相当愤慨。

  陈年发表的这种言论我们确实能够联想到很多去年的事情,去年12月26日,像刘强东发表微博称,京东在2012年的时候迎来25000名新同事,同时记者发微博称说京东收购了凡客,消息随后被京东和凡客双方都否认了,刘强东也几次发出信息说,被媒体记者授予金喷壶奖,并宣布退出微博,删除了所有的博文,联想到这一次也不难理解陈年在此发表的说法是怎么样一个解释。

  陈年:有那么几天我也很恍惚,我以为难道2012来了,这个世界没有毁灭,却要被谣言统治了吗?造谣的本事是否已经成了创业的核心竞争力呢?当然我也清楚,凡客诚品的一点成绩非谣言可以成就,也非谣言可以击跨。

  主持人:对于“电商寒冬”的说法,陈年认为,与其说是冬天到来,不如说是物竞天择,优胜劣汰。谈及今年,凡客并不像其他电子商务企业一样“存粮过冬”。

  陈年:2012如果不是世界末日,那么凡客诚品的用户需要的肯定还是更加时尚多样的款式,更高性价比的产品,更好的服务,合作伙伴需要的肯定还是凡客诚品更多的产品订单,更多的设计需求,更多的推广创意,以及更多的广告投放。

  主持人:凡客不缺少投资,说明他的经营模式在电商领域还是被看好的。您觉得他今年在广告投放力度会继续朝着烧钱的方向走吗?

  李光昱:他箭在弦上不得不发了,他实际上就是一种通过融资然后扩张的模式。

  如果他最终目的一定是跑到证券市场上,然后把这一棒交给全世界的股民,假使这一棒交不出去,就会面临一个很大很大的问题,这个时候风险投资是继续给他钱,然后让他再往下走,再下一年的话,还是说到此就割肉止跌,把它打包或者是分拆卖给其它的电商,我觉得这两种可能性都有,并不是像他说的那么乐观。

  主持人:电商是否只有这种路可以走?只能通过不断引入投资,然后扩大销售,把市场占有率做大,然后增强用户黏性。是不是只有通过这种方式然后上市,把这个接力棒交给上市之后的股民们?

  李光昱:不是。其实在某些行业里,完全可以通过慢慢积累品牌、信誉来做,但他在互联网这个行业他选择了采用这种方式,就像是你已经跟别人签下约喝了某种药,只能奔跑亿,不跑到终点的话,你是不可能去解套的,但是我个人觉得之所以不太乐观。

  主持人:但是他去年的IPO确实到临门一脚的时候撤下来了,对他来说不是一件好事情。

  李光昱:如果联系到国际市场上,我个人觉得可能会更难。过去三四年有很多的中国互联网企业都在美国上市了,这些企业里有一些确实是经营业绩不错的,资产也很好,但也有很多资料都是造假的,甚至被发现出来退市的,这是一方面。

  另外一方面,美国当时的这些是为了提振经济,但从今年开始,如果美国国内经济不太好,他也不会长久容忍中国企业在美上市,这种从短期内也许可以,但是长久很难维持。

数据统计中!!
------分隔线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发表评论
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,严禁发布色情、暴力、反动的言论。
评价:
表情:
验证码:点击我更换图片

推荐内容

热点内容